“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‘适用性’”
	水十条”出台后,量化了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:
	 .jpg)
	.jpg)
	.jpg)
目前,全国各地正紧锣密鼓的开展河道治理大提升行动,为了让大家对河道治理有简单的认识,中科水治理发布过“城市水环境整治水体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实践”以及“治理黑臭水体如何发力”等微信内容。
今天,就让我们继续走近黑臭水体,来聊一聊在治理黑臭水体的过程中,那些个治理“亮剑”该何时拔出吧!
拔剑之前,先让我们再回顾一下
	什么是“黑臭”
	 .jpg)
	怎么识别“黑臭”
	城市水体根据感官的不同分为无黑臭、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三类。
	 
	“黑臭”指标
	通过检测水体的“臭阈值、透明度、色度、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”等理化特征指标为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。
	 .jpg)
	不同指标对水体黑臭程度的指示作用及检测方法如下表所示:
	 
	
	“黑臭”治理技术的选用
	不同的治理技术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范围,没有“万能型”的技术,需要根据水体污染的程度、污染的原因和治理阶段的不同,优先选择适用技术,而不是所谓的“新”技术。现在,就让我们来看一看怎么对症下药吧!
	根据污染程度与治理目标的不同,黑臭水体治理可分为应急治理、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三个阶段。不同的阶段,治理目标不同,技术实施要点也不同。
应急治理阶段
	目的: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。
	方法:
	1)截污: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;
	2)药剂:通过絮凝剂、除藻剂等药剂投放快速去除污染物
	3)底泥清淤:将大量污染物迁移出水体,
	4)地表水或再生水补充:使污染物质快速迁移、稀释,以短期内消除黑臭。
水质改善阶段
	目的:经过应急处理措施,黑臭缓解之后,需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负荷,采取措施净化水质,恢复水体景观功能。
	方法:
	1)人工曝气充氧:使水体保持好氧状态,防止厌氧分解,提高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。
	2)投加底质改良剂或氮磷控制剂:以降低内源污染负荷(针对滞流型水体、封闭和半封闭型水体);
	3)植物塘、51漫画
浮岛等: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。
长效保持阶段
	目的:黑臭水体治理后,可能会面临污染负荷再度升高等问题,使得水体水质恶化和黑臭反复,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有效管理,确保水质改善效果的长效性。
	方法:
	1)水华藻类控制、水生生物恢复:消除黑臭后的水体,仍然是富营养化水体,藻类容易暴发,最终导致黑臭,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水华。
	2)截污纳管:在水体管理维护过程中,加强水体周边的生活垃圾控制管理,严禁生活垃圾直接入水体。
	3)定期清淤疏浚:防止底泥上浮加重水体污染,造成水体再度黑臭。
	“黑臭”治理技术简介
	最后,再让我们根据实施目的、技术措施的不同,简单介绍一下这些技术吧!
	 
	参考文献:
	胡洪营. 城市黑臭水体形成机制、评价方法和治理技术. 水工业市场,2015(6):17-21.
	彭喜花. 城市河道水体修复技术研究综述.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,2011(2):55-58